君子比德于玉 古人认为,玉有五德。其一,玉温润而泽,谓之仁;其二,玉廉而不刿,谓之义。廉是廉洁的意思,刿是伤害的意思,自身清廉,不伤人肥己,这就是义;其三,玉垂之如坠,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,谓之礼;其四,玉缜密坚实,谓之智;其五,色彩斑斓却心地透明,谓之信。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此为玉之五德,孔子言:“君子比德于玉”。 《说文解字》说玉有“五德”: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;腠理自外可以知中,义之方也;其声舒扬专以远闻,智之方也;不挠而折,勇之方也;锐廉而不忮,洁之方也。 春秋齐国国相管仲曰玉有“九德”:温润以泽,仁也;邻以理者,智也;坚而不蹙,义也;廉而不刿,行也;鲜而不垢,洁也;折而不挠,勇也;瑕适皆见,精也;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,容也;叩之,其声清团彻远,纯而不杀,辞也。 孔子曰玉有“十一德”:温润而泽,仁也;缜密以粟,知也;廉而不刿,义也;垂之如坠,礼也;扣也,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,乐也;瑕不掩瑜、瑜不掩瑕,忠也;孚尹旁达,信也;气如白虹,天也;精神贯于山川,地也;圭璋特达,德也;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。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创始人,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教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。自古以来,儒人们便遵守“君子比德如玉”;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;“君子温其如玉,故君子贵之也”;“君子必佩玉”等传统观念。 许慎撰文、段玉裁注的《说文解字》中,“玉”原为“王”。在封建帝制出现后,帝王的“王”与“玉”为同形字,为了区别开来,便在玉的“王”字旁加点作“玉”。由此看来,玉字的演化,是封建文化的体现。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一直是洁白、美好、善良、高雅、华贵的象征。含玉的词多为褒义词,如赞美女人的词有玉女、玉人、玉容等;称赞住处的有玉府、玉堂、玉房、玉楼等;对月亮的雅称有玉兔、玉宫、玉蟾等;对衣食的赞词有:玉衣、玉帛、玉冠、玉食、玉实等;称人之情操高雅为“冰清玉洁”;称人之坚守美德为“宁为玉碎、不为瓦全”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avor Ke 的頭像
    Favor Ke

    書拉密女之舞

    Favor 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